发布日期: 2024.07.30
7月27日,生物育种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本次沙龙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农学会举办,邀请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30余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参加,共同探讨生物育种领域最新研究成果、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沙龙由中国农业大学刘晨旭和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吴桂琴两位执行主席共同主持。中国农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春明介绍了此次沙龙的目的和意义,鼓励青年科学家们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为种业振兴贡献更多智慧。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航以“多组学大数据驱动的生物育种研究”为题,介绍了利用信息技术对西瓜、猕猴桃、水稻等物种的基因组学和遗传学解析,以及多组学结合人工智能开展分子育种设计的策略。刘晨旭作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发及应用”的报告,介绍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情况,以及小麦、大豆、番茄等十余种作物单倍体育种技术构建的进展,并对未来单倍体育种及其衍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阐释。吴桂琴以“智慧蛋鸡引领中国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科研团队多年来开展种禽品种培育和技术攻关的心路历程。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梁晋刚作了“生物育种研发进展及其安全评价管理”的报告,详细介绍生物育种技术最新研发进展,并阐述开展生物育种安全评价的重要意义。
自由发言环节,各位青年科学家围绕如何加快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和突破、加快作物(玉米、大豆等)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以畜禽生物育种技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挖掘或实施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物育种项目和加快培养生物育种青年英才等议题,结合报告内容及各自的研究方向,发表真知灼见。
与会青年科学家充分讨论,提出建立多组学、跨区域、可共享、有组织的生物育种协作研发大平台等新思路。大家一致认为,加大生物育种与产业化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出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大力发展智能育种核心技术和进一步优化基础研究等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长期环境试验评估方法,基于生物育种技术创制的新种质、新材料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机制等学界争议问题也进行了深入交流。刘春明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倪中福教授和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所文杰研究员就各个议题研讨情况做简要评述。
会后,青年科学家们赴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就多样性种质资源的保存、发掘与科学利用等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历程、整体架构、重要作用以及作物种植资源保存的先进技术。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
责任编辑:安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