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领域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 | 两会 • 声音-casino plus

发布日期: 2024.03.13

全国两会召开,中国植物学会多位科技工作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会议,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代表、委员们这样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种康:推动原创研究核心问题在评价体系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当前的评价体系中,人才“帽子”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开展原创性研究的动力。评价体系如果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大家不管一个问题是否真正有原创意义,对于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大家担心失败,都不敢去做,长此下去,何来原创?种康建议,在年轻人的培养上,需要综合各方面的项目类型,科技管理部门需要思考如何能够统一不同的渠道,支持一些重点的项目,而不是把项目变成“帽子”;推动原创性或是‘无人区’的研究,需要有正确判断力或较高标准判断力的一群科学家,形成了良好的评价体系,构建推动原创性研究的评价生态环境;必须有源头理论和前沿技术或是‘底层技术’开展研发,在农业科技发展中,要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把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数学算法等各个学科最前沿的技术原理思路用到解决农业瓶颈问题上,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晓风: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指南需提速落实

近几年,国际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快速发展。我国相继发布了《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评审细则》,基因编辑植物产业化前的安全评价有了明确的政策法规依据。而在基因编辑动物政策方面,农业农村部已启动《农业用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指南》制定工作,并在2023年6月进行意见征集,但由于指南尚未正式发布,目前基因编辑动物的研发单位只能按照转基因动物进行安全评价和申报。曹晓风建议,尽早正式发布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指南,助力企业规划相关的产业化路径;基因编辑动物的安全评价应基于个案分析的原则,简化安全评价的数据要求,并优化申报流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研发单位减负;应启动对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后向产业化应用过程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为基因编辑动物的产业化做好准备,在政策层面为基因编辑动物产业化指明方向并营造良好的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 任海:保留自然保护地内高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

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已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制度也已初步建立。然而,生态保护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任海建议,一是保留自然保护地内高质量的永久基本农田,不改变其生产空间属性,不调出自然保护地,科学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做到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并对相应地块适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管控;二是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的监测和研究,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的生态效益评估体系,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让国际认可中国30%的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在“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为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3030目标”提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支撑;三是建立自然保护地内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协调机制,建议国务院建立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相关部门在内的协调机制,由自然资源部统一协调。

全国政协委员 孔宏智:科学开发食物资源,打造特色产品金字招牌,践行“大食物观”

我国生物资源和食物来源丰富,驯化和引种进一步丰富食物的多样性。随着农业科技特别是栽培养殖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好的品种被引入,形成了“新土特产”。还有更多的、尚未形成规模的、非常小众的食物类型或品种,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和市场前景,但尚未得到驯化和改良。随着大食物理念的不断普及,它们都会得到大家的关注。孔宏智建议,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地方院校和科研单位对地方食物资源进行系统清查和研究,解决能不能吃和如何吃的问题;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特色品种,或转移转化相关科研人员成果,培育形成新的种养模式和经济生长点;对已经形成规模的土特产品,鼓励以市场为导向、品质为根本,做出或者擦亮其金字招牌,拓展销售渠道和范围,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加强监管,处理好野生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引种驯化和生物安全防控之间的关系;推进大食物观、大农业观与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和美乡村建设有效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 刘宝:让废菌包变废为宝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实现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但目前废菌包污染成为食用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制约因素,对食用菌废菌包进行依法、依规、科学的无害化处理刻不容缓。刘宝建议,地方政府、企业和食用菌栽培户共同努力,形成一种长效废菌包治理机制,对食用菌废菌包进行再利用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无害化处理;加强科学技术支撑,设立废菌包综合利用研发专项,鼓励科研单位和环保企业对食用菌废菌包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技术进行研究,解决食用菌废菌包再利用问题;加快相关管理制度及标准制定步伐,出台食用菌废菌包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和执行标准,推进其综合利用法治化、标准化进程;设立食用菌废菌包的综合治理项目,优先立项审批废弃菌袋和菌糠综合利用项目,研究农户废菌包的环保处理政策,确保废菌包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全国政协委员 戚益军提高耕地自主经营效益 促进共同富裕

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食物生产和供应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面临种植结构不合理、经营效益不高、补贴政策不精准、农民收入有限等问题,亟需通过制度、技术、平台等方面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创新经营模式,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共同富裕。戚益军建议,在优化种植结构方面,要以大食物观为引导,注重食物在多样性、多元化、高附加值上的高质量供给;在满足粮食生产补贴“三位一体”方面,应当“亩产论英雄”,按照亩均产量和地力保护的达标情况进行补贴,提高补贴资金扶持的精准性和瞄准性;在提高农户生产科技含量方面,要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广粮-经-饲-养的复合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在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方面,要聚焦“谁来种地”问题,打造村集体、农户、企业利益联结体,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 林金星:加大国家储备林建设

树木的生长周期非常长,林农经营山林,面临着投入大、不能获得短期获得经济利益等问题。如果国家政策不稳定,对山林经营和树木生长都会造成影响。调研发现,将林农、村集体手中山林收为国有非常困难,既要考虑国家投入,又要考虑林农利益。林金星建议,在政策方面,应该通过调研对原有的办法进行调整和修订;收储后,还需在国家层面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加大对经营抚育、病虫害防治等的投资,同时鼓励各地的建设单位也能给予支持;此外,国家还需抬高国家储备林建设主体标准,保证国家储备林建设主体即有投资实力,又有管理实力,将国有储备林建设好。

全国政协委员 达瓦顿珠: 为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与春青稞不同,冬青稞10月播种,次年7月收获,收获后还可以再复种一季饲草。通过改良冬青稞,可以优化调整西藏的种植结构,既可以实现粮食增产,同时还可改善耕地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冬季植被的覆盖度,为野生禽类提供冬季食物,防止水土流失,实现了“人有粮,禽有草,地有肥,鸟有食”。2023年,西藏自治区粮食产量达到108万吨,主要为青稞的贡献,目前全区已经实现了复种面积超过18万亩。达瓦顿珠表示,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未来要培育适应海拔3800米以上地区种植的耐寒、早熟冬青稞新品种,探索不同生态区域最佳的复种模式,为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同步推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中国植物学会供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