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搭建科技创新桥梁 聚力服务人民健康-casino plus

发布日期: 2022.05.07

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学会,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近年来,中国科协全国学会主动围绕“国之大者”,积极开拓进取,奋力创新创造,在加强科技工作者联系服务、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一批党的建设突出、自身建设过硬、发挥作用显著的先进典型学会。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现推出“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学会,献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栏目,专题介绍全国学会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发展成就,敬请关注。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成立于2012年7月,是发展生物材料科学教育、临床应用和产业创新的重要社会力量。现有专业分会22个,曾获全国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被民政部评估为5a级社会组织。

深化学会改革,促进自身能力提升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落实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学会治理相统一。2016年学会成立功能型党委,2020年学会秘书处成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会建设中的政治核心、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作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始终坚持以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为重点,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不断强化学会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的能力。

把握人才优势,坚持前沿学术引领

始终坚持前沿学术引领,积极举办学术会议、创办专业期刊、设立科技奖励,促进我国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繁荣。成立以来,主办各类学术活动百余次,参会代表累计百万余人次。其中,中国生物材料大会是学会的标杆性品牌学术活动。近年来,不断加强年会的顶层设计,在组织形式、学术内容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参会人数逐年增加。2021中国生物材料大会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线上 线下”的模式开展,吸引了80余万人的广泛关注,充分展现了学会强大的凝聚力。

2014年,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生物材料学科国际影响力,创办国内生物材料领域第一本全英文国际期刊regenerative biomaterials(《再生生物材料(英文)》)。此刊已被sci等数据库收录,最新影响因子6.353,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2018年,为奖励在国内生物材料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方面取得创新性卓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设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报告(2019年8月,大连)

拓展国际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合作

坚持开放创新,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聚力提升学科领域国际话语权。2016年5月,张兴栋院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十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上正式接任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这是该联合会成立以来,首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主席一职,也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担任该职。

张兴栋院士接任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并致辞

(2016年5月,加拿大蒙特利尔)

2018年,张兴栋院士倡导发起“国际生物材料定义共识会”,这是继1986年来,国际生物材料界对生物材料定义的再次审定、修改和完善,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53位专家出席,其中40位为中国和国外院士。新华社、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科技网、科学网等多家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会议成果以英文专著《definitions of biomaterial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及中译本《二十一世纪生物材料定义》在全球发行,为政府职能部门、行业标准制定提供了权威参考依据,对生物材料学科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际生物材料定义共识会(2018年6月,成都)

为拓展国际视野,扩大学术交流范围,与欧洲生物材料学会、美国生物材料学会、韩国生物材料学会达成合作协议。2012年,成功举办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这是该会议创办32年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先后举办5次中美生物材料专题研讨会、7次中欧生物材料大会,其中,中美生物材料专题研讨会特别邀请双方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以及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参会,就促进产业合作、医疗器械监管以及产品研究、临床试验、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研讨。

第三届中美生物材料专题研讨会(2015年11月,海口)

聚力搭桥服务,助推科技经济融合

切实履行“科创中国”工作部署,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科技经济融合持续发力。2020年以来,在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布局组建医疗器械科技经济融合平台——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产业创新服务中心,结合地方医疗器械产业布局和特点,服务企业需求,解决其发展中的技术难点。现已累计进行学术专题报告85个,受众超30万人次。围绕成渝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状况,撰写约10万字智库报告。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宁波慈溪产业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对接签约(2020年12月,慈溪)

发挥智库优势,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积极承接成果评价、科技咨询、行业培训等政府职能转移。组织专家参与制定50余项全国生物材料行业团体标准。受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委托,截至2021年11月,已承接301项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项目审查,推动了具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解决人民健康重大需求的创新器械的上市,如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人工晶状体等。联合四川大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国家药监局首个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参与举办以“医疗器械国际监管协同”为主题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卓越中心培训,近140名国内外医疗器械监管机构代表参加。

亚太经合组织(apec)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卓越中心培训(2019年12月,成都)

立足技术需求,助力行业攻坚克难

面对当前国内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助力专家开展技术攻坚,目前已有多个国内首创产品获批上市,如全降解封堵器、人源化胶原蛋白等。2021年,为应对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问题,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工信部、科技部共同支持成立生物材料创新合作平台,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作为21家成员单位之一参与相关工作。作为生物材料开发及转化工作组和生物材料及器械组件加工设备工作组的组长单位,牵头梳理出10余类医疗器械产品涉及的多种“卡脖子”原材料(零部件),充分导入专家智库资源,对接多家国产原材料企业与供应商,聚力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供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