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应当分类统筹和系统谋划-casino plus

发布日期: 2024.08.29

樊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14日   第 09 版)

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再次明确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并把“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摆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力源和体制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部署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这为我们理解和实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明确了方向,树立了标杆。“分类统筹、系统谋划”应成为运用系统观,着眼更加精准化的目标、着手更加精细化的举措,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有效途径,成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效途径。

尽管受知识和能力所限,尚无法给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合理分类、有效统筹的方案,但有一种类型的科技应当受到高度关注。这种科技对本土环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由此决定着实现这类科技自立自强,在贯彻“四个面向”的方针中具有独特作用。

比如,在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问题中,地球三极的研究成为重要领域,青藏高原就是具有本土高度依赖性的科技研究方向,以我为主建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自立自强科学研究体系,有助于快速形成引领全球地球系统科学前沿的学术成果。

再如,我国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导致地理环境垂直地带性分异复杂,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独特性都非常突出;与此同时,复杂的地理环境也导致出现了许多我国独有的地方病和人体健康问题。以此为基础,发展现代生物、生态、生命学科,不仅在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方面具有独有的资源基础,更重要的是破解这些科技难题,其科技成果应用将会为提升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开发我国未来生物产业提供了具有科技策源价值的成果支撑。

因此,根据不同类型,采用差异化举措,分类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有助于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助于统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同时,我国要建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应当系统谋划。

系统谋划,在现发展阶段一定是跨领域的,局限在科技内部的谋划一定存在着系统缺陷。我国地域范围辽阔、区域差异性很大,因地制宜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因地制宜布局新质生产力。那么,科技创新布局是否也应该因地制宜?

我最近在研究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耦合关系发现,创新链和创新和产业链在空间上不断收敛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因此,无论是科技创新适应新质生产力布局或者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布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应与新质生产力空间布局高度耦合、协同发展,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取向和系统谋划的重点。

我在主持“全国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中提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的作用,因地制宜布局“创新链-产业链”空间体系, 按照10-12个综合功能区,以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内核,以城市群都市圈作为创新成果集中转换地和新质生产力集中布局枢纽,以多省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建构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分工的产业体系为依托,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新格局。这样就把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布局、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等融合在一起,进行系统谋划,科技创新有了聚焦点,产业发展有了动力源,区域有了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城镇化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

此外,我认为可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对科技创新区域性差异化模式进行系统谋划。如,京津冀城市群,以国家科技创新力量为主体,在抢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引领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强国的同时,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为主体,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链条的短板,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急迫需求。而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充分发挥国家科技创新力量和企业创新的双主体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成渝、关中等三线地区要结合国有经济的重新定位,重塑制造业、国防工业等国之重器,激活科技创新活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来源:人民政协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