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基础研究-casino plus

发布日期: 2024.08.29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 黄卫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08日   第 01 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对强化基础研究作出重大部署,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决定》对基础研究进行专题部署,分量很重,要求强化基础研究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选题多样化,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科技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当前,基础研究孕育重大突破,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对基础研究的布局,积极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发展和安全对基础研究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重要指示批示,深入贯彻落实《决定》关于基础研究的重大部署,紧盯基础研究这个“源头”“总机关”,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顶层谋划基础研究战略布局,不断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塑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把党中央关于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基础研究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定位要求,坚持“四个面向”,推动基础研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印发实施《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基础研究领域布局体系逐渐完备,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第一性科学问题,围绕信息、农业、制造、能源、材料等领域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需求,梳理领域重点方向,作为基础研究项目、基地、人才布局的依据。基础研究科研资助体系基本建立,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研究领域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部门基础研究计划构成定位明确、各有侧重的基础研究资助体系。

二是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基础研究投入渠道不断拓宽。财政投入基础研究经费稳步增加,2023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2212亿元,较上年增长9.3%,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例提升至6.65%。地方和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高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部门设立联合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大,2023年吸引外部资金29.4亿元。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持续完善。财政部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实验室专项经费等长期稳定支持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基地等开展基础研究、加强团队建设。科技评价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把以科技评价改革导向和核心要求上升为法律要求,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评价导向的社会共识基本形成。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对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提出实行代表作评价等5项试点改革任务。

三是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开始并跑或领跑。赵忠贤团队发现的铁基超导材料占世界一半以上,并且保持着国际最高超导转变温度。潘建伟团队多次刷新并始终保持多光子纠缠世界纪录,墨子号卫星圆满完成实验任务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薛其坤团队等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方忠团队的外尔费米子研究,王贻芳团队领衔的中微子振荡实验,包信和团队的纳米限域催化研究,邓宏魁团队的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研究等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原创成果。虽然目前我国基础研究在世界上并跑和领跑的领域总体上还不多,但已实现了发展阶段的转变,这也和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紧密相关。

需要看到的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国基础研究仍存在重大原创性成果不够多、经费投入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顶尖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较少、促进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的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藩篱,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以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为遵循,持续抓好基础研究改革落实

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中全会精神和《决定》为遵循,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从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差异化评价为导向,以多元化投入为保障,完善工作举措,加强人才汇聚和激励,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统筹部署。加强基础研究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技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建立基础研究重大任务落实部门协调机制,定期开展落实情况评估,加强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持续开展基础研究各领域体系梳理,凝练关键科学问题。组织开展基础研究战略咨询,研判基础研究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基础研究重大任务和工作部署建议。

二是改革基础研究评价制度。开展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评价改革试点,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完善基础研究项目分类评价机制,自由探索类项目主要评价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贡献,探索长周期评价和国际同行评价;目标导向类项目主要评价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效能,加强过程评估,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全面准确反映成果转化应用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对于具备“颠覆性、非共识、高风险”等特征的原创项目,创新遴选方式,开通项目申报、评审绿色通道。

三是打造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在我国优势领域遴选培养一批世界级科学家,打造“中国学派”。培养使用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任务的组织实施中,构建首席科学家有效整合配置科研资源的机制。培育支持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全面推行青年科学家项目,持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青年人才类项目,继续试点对优秀本科生、博士生的资助,前移资助端口,尽早选拔人才,强化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全链条接续培养。

四是稳步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逐步扩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规模,加大对长期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团队和科研基地的稳定支持。带动地方财政支持基础研究,建立央地共同组织基础研究项目的协同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支持和鼓励中央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对超出行业基准的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切实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财税优惠政策。稳步扩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规模,鼓励地方、企业、行业投入基础研究。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

五是强化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加大支持力度。以关键核心技术和部件的自主研发为突破口,研制一批高端通用、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推动仪器设备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加强科技基础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在脑科学、交通运输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在重大疾病等领域布局一批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馆)。强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体系化布局,形成覆盖我国主要代表性区域和领域方向、组织完善、运行管理规范的国家野外观测站体系。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吃透改革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自觉把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加强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汇聚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力。

来源:人民政协报 

网站地图